
(通讯员 冯佳钰)11月14日晚,为加强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我系在2号楼209教室开展了由朱正华教授上的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党校第三课。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如果没有这种工匠精神,那么《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王津师傅不会花费8个月的时间修复一只钟表,也不会花费几天的时间用小锉慢慢挫出一个零部件,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热爱,冯忠莲更不会耗费十多年的光阴临摹一幅《清明上河图》。
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珍惜自己面对的事业,才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才能够静下心来,耐住性子,才能够持久。“发乎于心践之于行”,内心真正的热爱在实际行动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怀着敬畏之心全神贯注做好自己的事业。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我更应该将工匠精神牢牢记在心底,对每一次工作、学习都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将工匠精神真正地运用到实际中来。